容坚行、容一思父子对弈
右手执棋,落子千年智慧;铁人赛道,奔跑现代精神。这位身兼多职的广州市荣誉市民,以动静相融的侨力,为湾区全运注入东方哲思。
20世纪八十年代的广州文化公园,每逢棋赛必万人空巷。中心台下,小男孩容一思仰头听着唱棋人洪亮的解说:“红子,炮二进一;蓝子,车九平八……”岭南象棋文化的种子,就此在他心中生根。
“五羊杯”复办,挂棋和粤语唱棋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0余年后,这位昔日的“小棋迷”执掌广东东湖棋院(以下简称东湖棋院),也因其对广州市文化、体育、商贸方面的贡献,获颁授广州市荣誉市民。作为侨界领袖和体育文化推动者,容一思以棋“入局”,积极投身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国棋文化的现代活力与东方智慧。
棋通世界:湾区舞台展现东方智慧
“十五运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展示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顶级窗口。”容一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广东东湖棋院院长,他对全运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的作用自然离不开棋类赛事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棋类不仅是竞技项目,更是文化载体,以赛事搭建桥梁,可以向世界传递东方智慧。”
2023年,在容一思的积极推动下,停办14年的“五羊杯”全国象棋冠军赛成功复办,吸引了海内外超1亿人次关注。赛事期间,东南亚、欧美棋迷甚至克服时差在线观赛,共赴这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今年,“五羊杯”更是升级为中国象棋协会新赛事体系下首个A级赛事。
在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举办的“五羊杯”,每届都吸引众多棋迷到场观赛
“万人空巷齐聚中心台、拖家带口听唱棋的盛况重现了。”容一思欣慰地说。这一幕不仅是广州“棋城”的文化印记,也成为向海外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当代活力的生动窗口。
作为广州新侨联谊会执行会长,容一思发挥其在侨界号召力“以棋会友”,携手侨务部门组织粤港澳地区及海外棋手线上对弈,推动文化“出海”。今年5月,国家围棋(集训)队成立65周年元老联谊活动吸引了近60位、其中有13位移居海外的原国家队棋手专程聚首羊城,其中不乏在欧洲、美洲、东南亚、大洋洲等地投身中国棋文化传播的侨胞。老棋手们感慨:“棋盘摆在哪,中国文化的根就扎在哪。”
“弈路同行六五载,楸枰共话手足情”——国家围棋(集训)队成立65周年元老联谊活动
冠军摇篮:金字塔里走出“两金一银”
上届全运会上,为广东围棋创造“两金一银”历史最佳战绩的棋手,有一部分是在东湖棋院成长起来的。在容一思看来,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套成熟的“金字塔式”培养体系。
十五运会到来之际,容一思围绕“侨见全运”话题接受广州华声杂志社《荣誉》杂志等媒体采访
“从2002年建院至今,我们累计培养学员超130万人次。”容一思介绍,东湖棋院建立了国内少有的“全训练体系”,覆盖普及、精英、职业3个层级。
在大众普及层面,东湖棋院开展公益性“三棋三进”(象棋、围棋、国际象棋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年均普及数万人次。同时举办“市长杯”“小五羊杯”等赛事,通过积分制发掘苗子。广东作为围棋大省,围棋人口已超过666.6万,丰富的赛事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厚土壤。
精英培养方面,为潜力学员配备顶级教练,输送至职业赛事。棋院还注重打造职业梯队机制——甲级队树立标杆,乙级队锻炼新人。“如在今年的广东省围棋联赛中,乙级队勇夺冠军升甲,明年将会有两支队伍征战甲级联赛。”说起他们的梯队建设,容一思很是兴奋,仿佛自己也是下场比赛的一员。
深圳龙华队负责人容一思与获奖队伍合影,右起:罗洗河(教练)、梁伟棠(领队)、柯洁(九段)、陈昱森(六段)、时越(九段)、陶欣然(九段)
职业层建设上,广东3支围棋职业队持续征战全国甲级联赛,2022—2024年蝉联前三,保持国内顶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夺冠后,深圳龙华队的梁伟棠和罗洗河分别被表彰为优秀领队和优秀教练,这是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历史上首次由一支队的领队和教练包揽这两个重量级奖项。这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被容一思形象地比喻为“蓄水池与活水系统”:普及教育扩大人才基数,赛事选拔发现优秀苗子,职业队伍提供上升通道。
面对十五运会备战,容一思还与时俱进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训练:“AI已成为核心训练工具,能提供个性化陪练、打破传统的布局和下法等,但人文对弈的情绪互动仍是不可替代的。”
动静相融:铁人精神与棋道智慧
容一思参加了自2012年起的每一届广州马拉松赛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动静相济的体育人生。作为棋院院长,容一思从事的是高度静思的智力运动;而作为体育运动爱好者,他挑战的却是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的极限耐力项目。广州马拉松赛他没有一届缺席,他的办公桌旁陈列着让他津津乐道的各种完赛纪念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枚——“Ironman”(大铁人)章。
2019年6月9日,容一思(左)参加亚太铁人三项锦标赛,图为他以14小时零11秒完赛、与队友冲刺的激动瞬间
2019年6月9日,容一思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完成了被称为“大铁”的226公里铁人三项赛——包括3.8公里公开水域游泳、180公里自行车骑行和42.195公里马拉松。“心脏持续14小时保持150-160次/分钟跳动。”“大铁”还需自身硬,此刻的轻描淡写背后是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为此他每天雷打不动坚持高强度系统训练1.5至2小时,坚持了整整一年半。
容一思将这种动静结合的体育哲学与人生智慧相联系:“动如铁人三项需全力以赴,是张扬个性的时刻;静如下棋需收敛沉思,讲究进退有度。”这种平衡观源于中华传统阴阳平衡的智慧,也体现在围棋的黑白世界中。
容一思向记者展示其伯父、“国脚”容志行1982年在《广州日报》撰写的足球评论合集
而这份体育哲思,可以说源自其家族传承。容一思的伯父是国足名宿容志行,他拿起一本1982年的《广州日报》合订本,里面记录了当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期间,作为参赛球员的容志行的情况。“伯父为人低调,更喜欢深入基层推广民间足球,鼓励从娃娃抓起,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容一思回忆道。
1998年容一思到澳留学前,容志行专程开车送行侄儿,语重心长地对他讲:“无论遇到任何人,都必须以善为宗。”容一思谨记伯父的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继而打开了国际化视野与创业实践,如今,从棋学、生活以及工作中发现真、善、美,已成为他推动中华棋文化出海的底色。今年春季,在“广州市侨联·广州茶居”揭牌仪式上,身为澳洲新侨总会会长的容一思获颁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广州茶居”牌匾。能以“广州茶居”为平台,推动茶文化与棋文化协同“出海”,探索“茶棋共融”模式向新发展,容一思对这份使命倍感荣幸:“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们常说的‘八雅’中的棋与茶常出现在同一画面——小桥流水间,两位老者对弈品茗,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美。”
2025年3月28日举办的“广州市侨联·广州茶居”首场“侨牵湾区”主题茶会上,广州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卞勇向容一思授予“澳大利亚墨尔本·广州茶居”题匾(图源:穗侨宣)
棋开新局:城市盛会赋产业新机
全运会脚步临近,广州街头随处可见的赛事标识与城市焕新面貌相映生辉。这场盛会如同围棋中的“天王山”——既是竞技的巅峰对决,也带来了棋类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今届“五羊杯”为例,历史性地开放部分名额,让新秀有机会与冠军同台竞技,这种“以老带新”的模式创新,为年轻棋手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
“车轮应众承薪火,弈路同心连五洲”元老国手应众指导棋活动上,元老国手以1对3与青少年棋手新老对弈,传承围棋文化薪火
在产业普及层面,广东围棋人口基数庞大,东湖棋院通过各种棋类主题活动助力全运,将“五羊杯”、广东省围棋联赛等融入全运会周期,以普及化、全民化提升区域的棋文化氛围,最大化展现棋文化魅力。
在文化赋能城市方面,2019年,在广州市和荔湾区政府支持下,容一思在儿时启蒙地广州文化公园创建“西关棋院”,这里青瓦白墙映照着棋文化的历史传承依托“棋城中的棋城”历史底蕴,构建覆盖大湾区、影响东南亚、大洋洲乃至欧美的棋文化交流平台。
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风韵南粤广州营)学员在“西关棋院”研学(图源:穗侨宣)
在技术赋能方面,东湖棋院团队领衔开发的围棋AI软件已覆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及港澳台地区,拥有数十万用户,成为行业内科技+文化“出海”的典范。另外,他们在澳大利亚市场的推广实践中发现,当地家长更希望棋艺培训机构采用中文教学,意在锻炼孩子汉语水平。于是,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围棋班应运而生。“语言文化在海外华裔新生代中得以传承,这无疑是我们向世界推广中国棋文化的惊喜‘附加值’”,容一思补充道。
当大湾区全运会的火炬照亮珠江,世界将看见:“千年棋城”正借体育盛会落子新局。在动与静的平衡中,“铁人院长”容一思以侨为“桥”,弈动湾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以侨力网络传遍五洲。